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
9月27日,中国科协公布2025年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典赞・2025科普中国”科普案例名单,由精密测量院组织实施的“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校园科普行”活动成功入选科普活动服务类案例。
此次入选,既是对精密测量院长期深耕青少年科普工作的肯定,更凸显了精密测量院依托高端科研资源助力科普均衡化发展的显著成效。作为精密测量领域全国首个以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昌区人民政府主办,精密测量院承办,自2022年6月揭牌成立以来,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为指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和“传递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持续推动高端科技资源面向中小学,尤其是面向山区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作为搭建高端科研资源与联系社会大众桥梁的工作室,校园科普活动通过规模化、体系化的科普实践范例,成为湖北省科普进校园的标杆品牌,相关活动也曾入选“2024年湖北省十大科普活动”典型案例。
2025年4月,工作室组织实施了‘“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活动,由孙和平院士领衔,叶朝辉院士、桂建芳院士、杨春和院士、刘买利院士、倪四道院士积极参与,联合院内外科研专家组成27人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深入云南省六市州的39所大中小学、1个机关及1家企业,开展集中科普服务。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累计讲授科普报告59场,其中院士报告13场,直接覆盖受众超1.3万人,科普专家志愿者团队成员将精密测量领域的前沿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家精神,精准输送至亟需高端科普资源的中西部地区,成为高端科普资源服务边远地区的典范。
此次工作室校园科普行活动能够成功入选“典赞・科普中国”科普案例,关键在于工作室始终以服务国家科普战略需求为导向,在持续的实践积累与品牌建设过程中开展科普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孙和平院士亲身示范实践,带领工作室构建的“人才-内容-渠道”三位一体科普资源库,形成了“院士引领、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研究生广泛实践”的三级人才架构;在活动组织中引入学术会议的通识管理模式,通过分组策划、志愿者数据库建立、进度管控与效果评估,确保科普服务的高效与精准。工作室依托精密测量院科研优势构建的多学科交叉科普内容体系和积极联合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地方学术团体、高校等力量建立的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让科普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真正惠及边远地区青少年,成为我院科普工作的亮眼名片。到目前科普工作室专家志愿者们已经走进超过400所大中小学,开展超过800场科普活动。通过现场讲授与网络平台直播,由中国测绘学会组织的2025年第三期测绘大讲堂“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之光永远闪耀”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中国测绘事业奠基人方俊院士科学家精神要点”参与人数达到52.6万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展望未来,精密测量院将以此次入选“典赞・科普中国”科普案例为契机,持续发挥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校园科普行”等科普品牌建设,聚焦边远地区科普资源均衡化需求,推动更多高端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力量,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精密测量智慧”。
综合新闻
精密测量院“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校园科普行”活动入选“典赞・2025科普中国”科普案例
9月27日,中国科协公布2025年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典赞・2025科普中国”科普案例名单,由精密测量院组织实施的“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校园科普行”活动成功入选科普活动服务类案例。
此次入选,既是对精密测量院长期深耕青少年科普工作的肯定,更凸显了精密测量院依托高端科研资源助力科普均衡化发展的显著成效。作为精密测量领域全国首个以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昌区人民政府主办,精密测量院承办,自2022年6月揭牌成立以来,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为指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和“传递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持续推动高端科技资源面向中小学,尤其是面向山区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作为搭建高端科研资源与联系社会大众桥梁的工作室,校园科普活动通过规模化、体系化的科普实践范例,成为湖北省科普进校园的标杆品牌,相关活动也曾入选“2024年湖北省十大科普活动”典型案例。
2025年4月,工作室组织实施了‘“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活动,由孙和平院士领衔,叶朝辉院士、桂建芳院士、杨春和院士、刘买利院士、倪四道院士积极参与,联合院内外科研专家组成27人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深入云南省六市州的39所大中小学、1个机关及1家企业,开展集中科普服务。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累计讲授科普报告59场,其中院士报告13场,直接覆盖受众超1.3万人,科普专家志愿者团队成员将精密测量领域的前沿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家精神,精准输送至亟需高端科普资源的中西部地区,成为高端科普资源服务边远地区的典范。
此次工作室校园科普行活动能够成功入选“典赞・科普中国”科普案例,关键在于工作室始终以服务国家科普战略需求为导向,在持续的实践积累与品牌建设过程中开展科普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孙和平院士亲身示范实践,带领工作室构建的“人才-内容-渠道”三位一体科普资源库,形成了“院士引领、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研究生广泛实践”的三级人才架构;在活动组织中引入学术会议的通识管理模式,通过分组策划、志愿者数据库建立、进度管控与效果评估,确保科普服务的高效与精准。工作室依托精密测量院科研优势构建的多学科交叉科普内容体系和积极联合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地方学术团体、高校等力量建立的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让科普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真正惠及边远地区青少年,成为我院科普工作的亮眼名片。到目前科普工作室专家志愿者们已经走进超过400所大中小学,开展超过800场科普活动。通过现场讲授与网络平台直播,由中国测绘学会组织的2025年第三期测绘大讲堂“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之光永远闪耀”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中国测绘事业奠基人方俊院士科学家精神要点”参与人数达到52.6万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展望未来,精密测量院将以此次入选“典赞・科普中国”科普案例为契机,持续发挥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校园科普行”等科普品牌建设,聚焦边远地区科普资源均衡化需求,推动更多高端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力量,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精密测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