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新华网:各国专家寻良策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多地频发
2010-09-09| 【 】|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作者:隋笑飞 余晓洁 来源:新华网
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与会多国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任国玉称,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上极端冷(如低温、寒潮、霜冻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明显减少,而极端暖(如高温、热浪、暖日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显著增多。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多数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极端干旱事件增多。
 
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认为,是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托马斯·斯托克分析指出,50年来气候的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会使气候进一步变暖,并使气候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发生相关的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公开表示,目前,世界多个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这些事件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的推测吻合,即由于全球变暖,未来将有更多更严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中国地域广大,生态类型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而达说,1956年以来,中国平均气温线性增加。20世纪以来,中国暴雨极端事件出现频率上升、强度增大。中国目前面临干旱、洪涝、热带气旋与风暴、寒潮与冻害以及高温和热浪等多种气候问题。
 
毫无疑问,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21世纪论坛”上的中外专家试图开出“良方”。
 
斯托克教授指出,一旦各国商定气候目标,并把它作为有约束力的全球决议进行实施,就离不开长期战略和全球性措施。
 
“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前提。气候变化预测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支撑。今后主要的问题是改进模式和排放情景,以得到更可靠的预测结果,尤其温室气体增暖作用与长、短时间尺度气候脉动的相互作用。同时,还要发展统计气候模式,以弥补气候模式的缺陷。”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如是说。
 
林而达则认为,尽管气候变化的方向得到肯定,但区域性的细节、发生时间仍有不确定性。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丰富气候变化影响知识十分必要。需要丰富关于适应选择更具体的信息和技术,加强脆弱性和适应技术评价。在适应技术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应将适应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纳入各地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
 
阿根廷科学理事会高级研究员文森特·巴罗斯表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对这一复杂问题的更好策略,是通过与较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免责声明:此文转载仅仅是为了科学传播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 鄂ICP备20009030号-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大街340号 邮编:430077 电话:027-68881355 传真:027-68881362